今年来,在州委、州政府正确领导下,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恪守服务平台职能定位,锐意进取、精准发力,用好“优、细、暖、效、严”五字诀,狠抓场地管理,推动交易现场管理标准化、精细化,荣获全国“2022-2023年度公共资源交易场地管理标准化示范单位”。
这一年,该中心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,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,为我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油助力。
“优”字为本,
减负降费,优简流程贴民心
――推进交易服务“掌上办”。扩大CA数字证书适用面,完成省CA与电子签章资源共享系统对接,应用“标信通”手机扫码即可使用CA数字证书;上线启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新系统,利用微信、支付宝等软件,即可随时随地“扫码”缴纳交易服务费,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自行查询并下载电子缴款书,实现缴款零跑腿、不排队。
――优化简化流程。推行招标文件全公开,实现项目发布招标公告时,招标文件作为附件一并公开发布。精简交易主体注册流程,关闭州网用户注册端口,取消四类交易10方主体的注册、更新、修改等核验流程,施行“省网操作、州网同步”的互认一体化,并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的注册登记应用。梳理制定工程建设交易、政府采购项目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流程。按照省项目交易导则,制定发布新的项目交易办事规程。
――紧盯交易参与方的急难愁盼问题,引进和上线“e交易”电子交易系统,实现缴纳一笔保证金即可参与多个标的竞买。
――全面推广使用保函(保险),提供投标电子担保的机构由原来的1家拓展至4家,担保汇率从去年下半年的8‰降至5‰,每年为企业减少汇率负担200万元左右;1-10月工程建设项目共接受电子保函、承诺2749单,释放流动资金5.4亿元。
――执行政府采购保证金零收费制度,每年为市场主体节约4000万元左右。产权项目持续执行降费政策,降费幅度达88%,今年完成2022年的保证金清退1949万元,保证金全部清退、无沉淀。
――围绕“数据多跑路,企业少跑腿”,推行全面全流程电子化,交易响应方均可足不出户线上投标,每年为市场主体降低交易成本近亿元。对接湘易办APP和联通省“一件事一次办”走在全省前列,在湘易办APP设置公共资源交易专区,发布13项专题信息,在政府网站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栏目设置“公共资源交易”政务服务专题,开发主题式场景应用,更便捷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。
“细”字为基,
规范管理,场地服务求实效
――细化开评标入场服务,推行开评标室线上预约功能,系统按项目交易类型和交易时间,自动随机分配交易场地,实现场地智能分配。
――细化功能室管理,优化调整监督室、样品室、复核室,升级寻呼设备,按照全省场地管理最新要求,搭建评标评审“一对一、点对点”分监控室,将样品室纳入评标区严格管理,复核室实施业务见证员人脸识别门禁管理,场内行为更加规范高效。
――升级复核、监督流程,通过新升级的寻呼设备,实现了见证人员、评标评审专家与交易发起方或监督人员音视频“三方通话”,通话视频记录实时留痕,改变了之前内线电话的“单线联系”,严防违规交易行为。
――细化现场服务管理,在媒体公开发表《州交易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书》,邀请《团结报》校园小记者、公开征集社会监督员,开展“小记者进中心”、社会开放日等活动,推行服务满意度“码上评”,1-10月服务满意度累计评价432条,好评率达100%,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外部监督评价机制,推进现场服务精细化管理。
“暖”字为魂,
需求导向,业务培训出真招
――持续开展专家电子评标系统操作培训。针对专家评标评审需要,对当天被抽取的专家开展电子评标系统操作培训,及时给专家发放《培训证》,专家需“持证上岗”,截至目前共培训214人次,合格率100%,提高了评标评审效率和质量。
――持续开展中介代理机构业务培训。针对中介代理提出的系统优化、流程更新不熟悉等内容,会同州发改委开展针对性的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交易业务培训,邀请省、州行政监督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现场授课,组织交易中心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现场讲解答疑,累计培训中介代理机构600余人次。
――持续开展业务常态化线上培训。根据现场交易需求,在湘西公共资源交易网开设“交易培训”专栏,及时上传政府采购非标方式电子化系统操作视频、交易流程指南等资料,通过代理机构微信群、线上咨询等方式,广泛开展交易业务交流研讨,提高评标评审专家、中介代理机构的业务水平和项目推进效率。
――持续开展干部职工服务能力培训。围绕交易现场服务实际需要,开展“业务大讲堂”,利用周五学习邀请专家授课“讲”、干部结合岗位“讲”,强化业务政策运用;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以“学礼仪、强服务、优环境”等主题培训活动,将知识理念与解决案例结合,逐步提升交易服务意识和水平,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。
“效”字为要,
数据赋能,设备系统互联通
――项目信息“一键式”推送。项目交易信息直接推送至业务大厅、开评标区、监控系统等公示终端,专家名单解密时间到后,直接推送至评标区专家入口门禁和评标系统,无需人工打印传递。
――门禁系统“分身份”识别。新增人脸识别门禁17个,专家通过评标区门禁系统、评标室人脸识别门禁对比身份入场,代理机构、项目发起方、监督人员按系统授权自助进入相应功能室,见证员通过数字见证系统提供不见面见证服务。
――监控设施“全方位”记录。升级语音广播、智慧监控系统和开评标室、澄清室、监控室等功能区室,系统自动记录开标、评标(审)、澄清、协查协办等过程中的音视频监控档案,交易过程全程智能留痕。
――大数据系统“无死角”监测。推行省下发“啄木鸟”系统+“阳雀”系统监测预警双轨并行,1-10月实时监测项目1514个,大数据监测预警发现存在疑似围标串标行为9起,配合监管部门现场取消涉事企业投标资格,提升项目公平性和透明度。
――推进交易信息化平台“六统一”建设。按省统一要求对接部署省数字见证系统、省行政监督平台、省CA数字证书与电子签章资源共享平台、省一体化网上受理系统、省“啄木鸟”预警系统、国有三资平台等多个系统,完成数据微中台的统一部署和汇聚,逐步构建数字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的高质量交易平台。
――扩大远程异地评标“朋友圈”。在利用省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同时,搭建“易彩虹”远程异地评标系统,先后与贵州铜仁、河南焦作、山东济南、湖北宜昌等地签订远程评标合作协议。1-10月开展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80宗,其中主、副场分别为30宗、50宗(含跨省2宗),政府采购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3宗。“易彩虹”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已对接26个省份、383个平台,构建了跨省份联动、跨区域合作的远程异地评标新格局。
“严”字为先,
扎紧笼子,现场制度防风险
――规范现场处理秩序,印发《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现场情况处理指南(一)》《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现场管理制度》,明确现场突发情况的处理指南,规范评标区使用管理程序,保障开评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,防范和化解现场管理风险。
――强化现场协同监管,联合10个监管部门印发《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协调监管的通知》,与州公管办印发《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监测分析预警问题线索移交制度》,建立与行政监督部门的问题线索移送、协同监管机制,强化交易现场综合协同监管。
――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投诉问题办理机制,出台《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制度》,明确了投诉受理、转交转办、回访、销号等流程,及时处理或转交,定期回访投诉主体,全面了解工作人员工作态度、工作效率、廉洁自律及诉求人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等情况,做到件件有回访。1-10月共收集、办结诉求94件,满意率100%。
――实行现场管理延时值班制,完善《项目交易延时值班制度》,工作时间内交易未结束的项目,实行领导带班制,每次安排不少于3人在岗值班,5人电话值班,值班信息在交易大厅实时公开,全力保障现场有序、远程异地项目平稳开展。
来源:团结报